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公共财政与农村金融处级培训班”观点摘登
徐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研究员):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是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金融创新体系,才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农村信用社没有实现治理结构的根本性改革,因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自负盈亏的实体,同时也缺乏竞争带来的压力。另外,我们需要关注支持“三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分清政策实现的目标与手段,通过金融改革,采用存量与增量并重的策略,致力于建立商业可持续且竞争有效的农村金融机构。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农村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然而,目前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方式使农村失去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农村的精英人才越来越多通过求学、参军、外出务工等方式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翱招拇濉焙团┟袢狈献鞯任侍庠斐梢环矫嫱恋刈试吹南∪?,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其次,政府的缺位引发公共品供给不足也是一个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因为此问题已经引发诸如环境污染、粮食安全、农村债务增加等连锁反映。
何广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随着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教育、建房、购房等各种农村家庭需求升温。现在农村金融创新的路径不足,其中一个原因即是对农村金融需求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多关注农户的需求,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过多的强调政府补贴和支持的作用,而忽视了补贴和支持的方式方法。另外,在机制创新上,我们应更多地从制度层面或者市场层面出发,通过多样化的路径,培育正式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
杜晓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小额信贷应该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减少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和政府部门直接运作项目,允许利率的适当灵活性,而且帮助具备一定条件的小额信贷机构解决融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技术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这些机构项目人员的素质问题。无论何种小额信贷,都要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加强信用意识的教育,优化信用环境,这需要主管部门间的协同、政策口径一致。如果银行不愿意贷款或者不具备贷款条件,财政部门可以拿出专项扶贫资金或者其他的财政资金建立针对小额信贷的担?;蛘吲⑹降娜谧是?,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公益性质的小额信贷进行融资,这在国外已经有大量成功先例。我们亦可考虑吸引国际援助基金,并且协助解决能力建设问题。
肖四如(全国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农村信用社未来的经营模式应该是双层经营、多元扩展的模式。首先,在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县城经济需要的较大数额的贷款,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的网络优势,使其信贷政策与分散经营农户的金融需求对接;其次,充分发挥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和其它社区组织的功能,形成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互动的格局;第三,要以市场化选择、商业化运营为基础,政府适当政策扶持,通过金融手段,实现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以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形成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市场统筹发展。
Nimal Fernando(亚洲开发银行首席农村金融专家):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密切相关。无论从改善农民社会地位角度还是抗风险能力方面来看,信贷服务和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裨益良多。近年来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干预有一个模式上根本的转变,即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引导的转变,逐步缩小政府中央计划,逐步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驱动。随着农村金融模式的转变,一些国家政府提出了更加富有建设性,与市场相和谐的方式。但是,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或者模式可以一下子解决现在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各种挑战。所以,我认为农村金融的目标需要强调效率、覆盖面扩展和更显著的成果。事实上,并没有一个一刀切的模式,在许多情况下取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初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