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直接投资流入放缓:趋势、原因与对策
2008年秋天以来,美国次贷问题逐步演化升级为全球金融?;?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冲击。与此同时,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与投资也受到重大影响,贸易和投资增长大幅放缓。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锐减了21%,预计2009年还会下降30%左右。作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国之一,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受重创。据商务部3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流入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FDI)已经从2008年10月份起连续5个月回落。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外来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将直接影响中国贸易部门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现对FDI流入的趋势、影响和政策应对作一简要分析。
一、我国利用FDI的形势与历史比较
1、FDI放缓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FDI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30年来,中国利用FDI形势第一个困难阶段发生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但是目前中国利用FDI的形势比东亚金融危机更为严峻。
东亚金融?;螅堑厍闹苯油蹲蚀蠓陆?,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从1998年的452.63亿美元,下降至1999年的403.19亿美元,同比下跌11%。而2009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
2、利用FDI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直接投资明显放缓,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形势严峻。根据商务部的数据, 2008年FDI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去年10月之后FDI出现逆转,至今一直维持负增长,中国的FDI已经连续5个月回落。2009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此外,同期中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1家,同比下降36.85%。
同时,中国引资成本提高。由于受金融?;寤?,外来直接投资流入大幅减少,FDI成为较为稀缺的资本来源,许多地方出现争相引资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又争相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地方政府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地浪费、投资密度不高、税收减免过多等现象,中国引进FDI的成本相对提高。
另外,中国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不均衡。虽然,东部沿海地区的贸易部门受金融?;某寤魇置飨?,但是,2008年以来我国吸引FDI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吸收的FDI占全国比重仍略高于85%,而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低于15%。
3、FDI流入放缓对各产业影响各异
低端制造业受外资流入放缓的影响最大。在流入中国的FDI的投向结构上,近60%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第二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加工贸易行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严重不足,服务业吸引外资也存在较大缺口。外资流入大幅放缓可能直接导致低端制造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生产萎缩和利润下降,并造成一定规模的失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业,外资流入放缓和外需大幅萎缩已造成很多企业限产、停产和破产。
服务业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2008年服务业吸收外资较快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1亿美元,同比增长24%,较大地改善了以前第二产业占主导的外资利用结构。由于FDI流入出现较大幅度放缓,服务业的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物流等产业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农业受外资流入放缓影响小。由于国内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国内资本为主体,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水果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环节,总体上FDI流入放缓对农业影响不大,但个别地区比如海南、广东等地受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减少的影响稍大。
二、FDI流入的趋势分析
受金融危机影响,不管是金融部门还是实体经济部门都处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之中,对外直接投资将大幅放缓。因此,2009年流入中国的FDI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月均FDI流入估计维持在50-6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一趋势可能延续至2010年。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估计,如果世界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无法明显复苏,那本年度实际利用外资大约在700-750亿美元左右,比2008年的923.95亿美元将下跌20-25%左右。根据东亚金融?;蟮耐庾柿魅肭榭?,?;サ字蟮牧侥辏?999-2000)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低潮期(见图,2009年为预测值750亿)。如果这一现象再次上演,加上目前金融危机是否触底尚未明朗,今明两年流入中国的FDI将明显放缓。
三、FDI流入大幅放缓的原因分析
1、发达国家流向我国的FDI缩减
受金融?;跋欤?、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国内出现流动性不足、信贷萎缩,大型跨国公司融资渠道受阻,它们在其他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受到限制,大型的企业并购和海外投资也因此减少。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滑造成市场低迷,需求减少促使各跨国公司削减其在国外的投资。此外,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企业信心不足,即便是资金充足的大型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境直接投资时也将更为审慎。
2、发展中经济体向我国的直接投资力度削弱
流入中国的FDI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东南亚经济体向我国的直接投资持续走低。
与发达国家不同,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在于其实体经济。2008年9月之前,发展中国家几乎并未感受到?;某寤?。中国和印度在这一时期还一度出现了经济过热。2007年8月次贷?;⒑螅诿琅废萦诶Ь车谋尘跋?,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FDI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峰值。
然而,自2008年9月份开始,中、印、墨西哥、南非、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到金融?;慕徊匠寤?,来自国际市场的需求减弱,各国都出现了出口下滑,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间的直接投资活动因此有所减少,流入我国的FDI也必然受到影响。
3、国内政策因素影响
人民币自2008年4月开始加速升值,“两税合一”、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开始实施。这些政策因素无不提高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多是加工企业,其新增成本最多可达到50%左右。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步消失,成本上升促使一部分外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撤资外移,将设在中国的制造业工厂向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税收和环境标准更宽松的亚洲国家转移。
4、热钱因素
从目前流入国内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数额看,今年1-2月份FDI流入规模仍然在60亿美元以上,仍然是全球最高的FDI流入额,而且如果今年全年仍有700亿以上的FDI流入,也将是全球最高水平,也是FDI利用的较高历史水平。虽然FDI流入同比去年可能有20%的跌幅,但这和2007-08年FDI流入规模太高是紧密相关的。2007年FDI流入同比增长近20%,并首次突破700亿美元。2008年我国FDI流入延续涨势,同比增长23.5%至923.95亿美元;如果没有金融?;?,这一数值可能超过1000亿。国内外很多专家指出,2007-08如此高增长的FDI流入可能和热钱涌入中国有关,可能有些热钱利用FDI之名流入中国以投机人民币升值。
四、政策建议
金融?;挠跋煜?,西方各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表现不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纷纷看低其在2009年的经济表现,而中国是为数不多的亮点,被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复苏。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持续走弱的趋势下,由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潜在的消费需求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表现,中国仍是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在新形势下,为稳定外商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建议:
1、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投资?;ぶ饕?BR>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的最终裁决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反响,部分外媒将此解读为中国实施投资?;ぶ饕宓男藕拧5鞘导噬现泄⒚挥谐鎏ㄍ蹲时;ふ?,中国需要对此进一步澄清。
同时,为了防止FDI的过快下滑、减缓外商投资大规模撤出,给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有利条件,也给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投资?;ぶ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提供行政审批便利
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规模不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应尽量下放给地方外资管理部门审批。
对不影响国家安全的领域投资,应集中清理各种形式的限制或束缚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条款,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3、配合“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优化FDI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中央“两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亟需大量社会资金配套,外资在其中大有可为。应配合“十大规划”的实施,对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投资领域,如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应实施鼓励外资介入的优惠政策,给予适当的税收或财政补贴。
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外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优化外资利用的产业结构。随着部分产业由沿海转入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应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在产业的区域布局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于一些具备准公共品特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应有节奏地引入外商产业投资基金或私人股权投资资本,不仅能提高财政投资的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发挥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也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借助资本市场,完善投资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4、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
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合作,必须进一步努力扩大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应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的有效对话、合作与联系机制,协调解决金融危机挑战下全球贸易萎缩、外来直接投资大幅减少以及贸易和投资?;ぶ饕宓任侍狻?BR> 5、警惕外资流入的变动情况
在目前形势下,流入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大幅放缓,并处在较低的投资规模。但是,由于中国经济表现相对良好,如果世界经济出现复苏,那么FDI可能再次大幅度流入中国,甚至热钱可能假以FDI之名再次涌入,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FDI流向和规模的变动,以确?;醣艺叨懒⑿浴⑷嗣癖一懵手贫群徒鹑诎踩皇苤卮蟮母好娉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