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_栖凤阁茶楼下载app_老九品茶楼凤楼论坛官网_全国同城凤凰楼茶楼地址

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与提升竞争力

      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有反弹迹象,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反弹是否可持续仍有待观察,结构调整的隐忧仍然存在。有学者认为,若不加紧推出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可能丧失难得的调整契机,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反观美国,作为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美有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进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以?;趸笪;贝木迷龀ぷ龊昧吮匾淖急?。
      如何打造可持续的复苏之路,使经济发展步入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轨道?应提高?;笫贝哂Χ缘那罢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较长时期的可持续增长。
      一、当前形势研判
      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等一系列应对金融?;恼呤凳┮岳?,国民经济表现逐步好转,虽然总体经济指标冷热不均,但整体经济增长呈现企稳向好态势。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4月份的7.3%;零售额同比上升15.2%,高于4月份的14.8%;5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26.4%,进口同比下降25.2%。自去年11月进入下降通道后,外贸进出口连续第7个月出现“双降”局面。6月份,全国发电量实现转“负”为“正”,同比增幅达到3.59%。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已超过7万亿,全年增量可能超过10万亿。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通货紧缩风险、民间投资不足等仍然存在。
      总体而言,如世界银行6月份最新季度数据表明的那样,中国此次?;Χ允浅晒Φ?。世行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预计今年在出口下降10%的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将增长7.2%。同时世行也认为,现在断言中国经济将很快复苏为时尚早。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有专家认为,使短期反弹可持续为长期反转的必由之路是体制创新与结构调整,同时着力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经济增长步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专家认为,短期需要采取的举措,可能加大长期改革的难度,必须利用此次?;丛斓幕?,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着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将有利于中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复苏。判断经济复苏的标准不能单纯用GDP数据或其它增长数据,而应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的相关数据。
      二、结构调整与?;Χ浴示?BR>      加强国家竞争能力,保持技术具有先发优势产业的全面领先,并带动产业集群的增长是二十年来美国的核心竞争战略。布什政府于2006年出台的《国家竞争力报告》,要求政府继续大力提高科技投入,以保证美国未来对亚洲国家科技竞争的优势。这反映出美国对国家竞争和竞争优势保持的“忧患意识”。在产业结构布局全球化的今天,提升国家竞争力,应以科技特别是原创科技,带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培育,使国家的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
      去年发源于美国的金融?;蜒又潦堤寰谩J澜缫?月22日发布的预测称,受国际金融?;跋欤衲晔澜缇媒涸龀?.9%,比一季度预计的1.7%下调了1.2个百分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首次出现下降。?;愿鞴迷斐闪饲八从械某寤鳎贾氯蚓孟萑氲兔?。
      奥巴马主政以来,先后推出了一揽子应对?;恼?。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战略转移重组资产、甩开包袱,集中优势品牌、技术、人才等实施高端化再造,同时顺应世界能源供求格局的演变趋势,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工业产品,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呼之欲出。
      为应对经济?;?,日本政府公布了《经济财政的中长期方针与10年展望》,提出了推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实现领先潮流的经济增长。日本政府致力于推进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发挥经济的潜力和优势,提高经济的运营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探索先行一步的发展模式,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互利互惠的金融合作、产业合作和技术合作,力争3年内实现景气复苏,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事实上,危机后产业结构的全球布局面临再调整与再平衡的过程。在这波调整中,哪个国家顺应产业结构国际分工的需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完成了本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将能够通过先发优势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更容易在长远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结构调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三、国家竞争力——理论与评价实践
      “主流”经济学家主张亚当?斯密路线,强调应依靠“比较优势”建立国家的竞争力。国家竞争战略理论奠基人迈克尔?波特结合产业竞争格局演化的历史,批判了“比较优势理论”,并对有竞争力的国家是否需要保持大量的贸易顺差提出了反传统但具说服力的论证。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国家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竞争力指一国(或产业、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国家经济的升级需要生产力的持续成长”。他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这五个方面来考察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同时政府和机遇也是重要因素。波特将这种关系图画成钻石形,于是有“钻石体系”之称。
      1、《全球竞争力报告》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和分析框架是评估国家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界居主导地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即基于该分析框架?!度蚓赫Ρǜ妗肪哂泄惴旱纳缁嵊跋炝腿ㄍ?。该报告的主要竞争力排名指标为“全球竞争力指数”(GCI),由萨拉伊?马丁教授设计。GCI由12个竞争力项目构成,具体包括: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性、技术设备、市场规模、商务成熟性、创新。
      2008年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向全球公布了《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美国蝉联榜首,中国居全球第30位,在金砖四国(BRIC)中居首。
      《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竞争力共由两部分组成:(一)增长竞争力,主要由技术竞争力、机构竞争力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部分构成;(二)微观经济竞争力,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由三大类构成:公司运营指数、公司战略指数和经济宏观环境质量指数。
      中国在提升国家竞争力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方面。
      2、《世界竞争力年鉴》
      此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每年发布《世界竞争力年鉴》,为各国的竞争力排序。竞争力排序主要考虑四项因素:(一)经济表现要素:涉及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价格等,共74项指标;(二)政府效能要素:涉及公共财政、财政政策、体制结构、企业法规、教育等,共84项指标;(三)企业效率要素:涉及生产率、劳动力市场、金融、管理绩效、全球化影响等,共66项指标;(四)国家基础设施要素:涉及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科学基础设施、健康与环境、价值体系等,共90项指标。
      《世界竞争力年鉴》侧重于统计数据分析;《全球竞争力报告》则数据统计与经济分析并重,重视问卷调查,强调把握国家内在的经济运行机制。
      3、美国竞争力计划
      2006年,《美国竞争力计划》中指出:“美国的经济力量及其在全球范围的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并利用最新科技开发成果的能力?!北ǜ娼庵帜芰橐蛴谌嗔α浚嚎蒲а芯?、强大的教育体系和一个鼓励企业家成长、鼓励冒险与创新的社会环境。它将国家竞争力建立在两块基石上:一是科学技术;二是整体国民素质。
      美国科学院提出的一份咨询报告《站在风暴之上》指出,随着高级知识的全球扩散以及低成本劳动力的出现,美国在市场、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始受到侵蚀。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力量巩固美国竞争力的基础,美国将很快失去自己的卓越地位。因此,美国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发展源于天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新工业,为全美国公民创造全新的、高质量的工作。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写道:从波特的视角,我们看到各国在各产业上的效率之争,而这种竞争归根结底仍是为了瓜分世界市??;从“美国竞争力计划”的视角,我们看到科学技术与整体国民素质对各产业的决定性影响。
      四、几点思考
      1、调结构的可行路径
      结构调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部类的结构比例。现有经济结构表现为投资(尤其是政府部门主导的投资)和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另一层指产业结构层面。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必须高度重视结构调整,调结构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别政府与市场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政府应致力于培育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
      抓住?;腥虿到峁沟髡钠趸貌到峁谷虿季值脑倨胶獾幕?,推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强制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应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体育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把加速科技创新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地位,研究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上具备优势的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改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致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鼓励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制定具有全球视野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重视提升国家竞争力
      竞争力被认为是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企业竞争力(或产业竞争力),竞争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能够使企业、产业乃至国家寻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竞争力也经常被视为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决定因素之一。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提升企业(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日益加速的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竞争力提升尤为重要。政府应在构建企业经营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制度性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企业间的竞争提供条件。此外,政府还应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加强旨在提升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等等。
      3、培育以提升竞争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应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培育,协调好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培育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制度环境。
      以科技特别是原创自主科技,带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发育、完善,从而使国家的主导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加强政策对创新动力与机制的?;ぃκ咕谜哂肷缁嵴呦嘈?,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制定产业政策时,应把握如下导向:(1)政策应致力于建立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模式,如培育企业创新机制、持续提升能力建设等;(2)在提升产业或企业竞争力时,应鼓励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3)加强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