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_栖凤阁茶楼下载app_老九品茶楼凤楼论坛官网_全国同城凤凰楼茶楼地址

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经济复苏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国外经验、教训与启示

      2009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1%,投资同比增长33.5%,消费同比增长15%,进出口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从统计数字看,我国经济确实回升,但基础尚不稳定。在正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应研讨下一阶段经济政策。按照经济发展周期波动规律,宏观经济总会见底反弹,因此我们更要前瞻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考虑经济企稳后的经济政策,甚至“十二五”规划的中长期政策制定。我们认为未来的政策重点应是(1)实现战略转型,培育新竞争力;(2)推行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3)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精细理财;(4)培育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5)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更好相互协调。
      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一)国际宏观经济基本走势
      1.全球经济失衡,全球化进程放缓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出现大量贸易赤字,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国家大量贸易盈余。之后,全球经济失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持续出现贸易逆差和资本逆差,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主要产油国家经济增长却保持较快速度,持有巨额外汇储备。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演变,主要发达国家需求还在下降,尤其是消费需求低迷,经济失衡仍将持续,全球化进程减缓。
      2.全球增长模式转型,凸显新增长点
      人类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始吃熟食,前提是人类掌握了取火技术。人类取火始于钻木取火,实际上取的是碳基能源。从木材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碳基燃料。在既定的技术约束下,碳基燃料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碳基燃料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一些专家建议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应该转向氢基新型能源。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大国正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力图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些国家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占领新能源标准的制高点??凸凵?,这些探索促进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一些专家认为这也是未来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
      3.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重现金融新秩序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尽到应有的责任。国际社会开始通过对话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体系。无论是超主权货币体系,还是其他金融秩序,都将对美元主导格局形成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正逐步得到增强。中国本着负责任的立场,在国际金融?;衅鸬搅宋榷ㄆ髯饔谩?BR>      4.新的宏观监管体系建立
      有专家认为,错误的宏观政策是本次金融?;闹匾?。在?;戳偈?,美国过度扩大消费信用以及过度相信市场都是金融?;闹匾础R虼?,世界各国将会重新审视过去的宏观政策决策程序和机制,构建新的决策程序和机制,通过建立新的监管机制加强宏观政策管理和微观领域监督。
     (二)我国经济宏观形势基本判断
      据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2009年6月)报告,工业化国家金融市场开始出现趋稳迹象,全球经济初步呈现回升趋稳态势,但是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复苏速度不可能太快。该报告还指出,目前断言我国经济快速稳健复苏尚早。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有望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但是,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结构不平衡问题。
      1.GDP小幅增加,财政收入回升
      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第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GDP总量657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第二季度74117亿元,同比增长7.9%。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867.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123.65亿元,增长19.6%。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上涨显现出经济回暖。
      2.储蓄意愿增强,消费现增长潜力
      1-6月,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央行的调查显示,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消费需求提升,凸显消费潜力。
      3.发电量和用电量双回升,人民币存贷双增长
      6月,全社会发电量同比增长4.7%,用电量增长4.3%。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0万亿元,同比多增5.0万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价格小幅上涨
      2009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2009年前6个月累计新增信贷规模7.36万亿元,比我国所有银行过去两年的贷款总额多。2009年5月,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6月上涨0.8%。房地产价格上升表明,过度的、甚至投机性的恶性货币投放,可能对未来形成温和的通胀压力。
      5.经济结构不平衡仍然存在,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消费、投资与储蓄不平衡仍然存在,“短板”要素制约经济平衡增长。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例,1978年城乡收入之比为2.57:1,2007年提高到3.33:1,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经济结构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断积累,将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整体协调性,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形成失衡状态,激化潜在矛盾,甚至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和?;?。
      二、亚洲金融危机后若干东亚经济体政策调整的经验与教训
      在被金融危机肆虐两年后,除印度尼西亚外,几乎所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已经明显复苏。经济增长率普遍回升,股价上调,汇率逐步稳定。后东亚金融危机时代,日本、韩国等一些东亚经济体为重振经济做了大量探索。总结前一轮金融?;岳炊蔷锰宓暮旯劬谜叩髡晕夜乱唤锥魏旯劬谜咧贫ň哂邢质狄庖?。
      (一)过度国有化带来新的问题
      亚洲金融?;贾潞芏喽枪医鹑诨贡袅倨撇涣甲什黾?。由于金融体系中的有毒资产巨大,一般商业资本不会、也没有能力购买消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政府通过资产置换变成了一条简单的、成本最低的路径。但是,长期看,政府过度依靠国有化购买有毒资产,一方面会带来公共财政风险,另一方面会产生公共资源耗竭。例如,2002年10月,日本在《金融再生法》和《金融机构早期健全措施法》基础上推出了金融再生计划,政策目标是通过补充公共资金减轻银行不良资产率,让尚未破产的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但是,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韩国也成立了庞大的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化解金融?;械牟涣甲什S捎诮峁姑挥欣硭?,韩国也同样埋下了?;?。
     (二)改变外汇管理理念,积聚外汇资产风险
      面对大量的国际游资,东亚国家的切肤之痛是外汇储备短缺。为了扭转这一颓势,东亚各经济体逐渐改变传统的外汇储备功能认识和管理理念,纷纷购买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进行储备,亚洲官方持有外汇资产急剧上升。随着外汇储备增多,如不加强管理,贬值风险将不断加大。截至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外汇储备在亚洲,其中我国和日本是官方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在外汇储备迅速膨胀的同时,东亚各经济体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目的是管理外汇资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化的外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实现外汇资产安全。新加坡最早成立了政府投资公司,韩国和中国香港也纷纷效仿。
     (三)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合作
      相关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泰国保持了长达10多年的恶性经常项目赤字。给亚洲经济体警醒的是,当国内经济体制不成熟、经济水平较低、金融监管能力较差时,过早地放开金融市场,经常项目极易失衡。为此,重塑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成为后亚洲金融?;逼谘侵蘧锰宓慕鹑谡咧行摹?999年,韩国成立新的金融监管局,执行金融监管委员会的决议。2001年,泰国要求金融机构实行新的呆账准备金标准,以符合国际标准的监管体系。2000年,在泰国清迈达成区域金融合作框架倡议。在此基础上,签署了中日韩与东盟10国的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了区域货币合作。2009年5月,又实现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向亚洲货币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三、吸取国外经验和教训,及早制定前瞻政策计划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医治好重病后,调养很关键。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与之相对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稳健的和从紧的转向积极的和适度宽松的。经济?;芑峁?,那么,下一步我国应该思考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稳步对接。
      (一)实现战略转型,培育新竞争力
      一是产业政策方面,以新能源、环保汽车、生物工程等为突破口,占领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开发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和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二是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加快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我国的城市群参与国际分工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国外资本对我国投资将主要依据现代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进行战略布局。今后,应提高我国城市群发展速度和质量,配套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空间规划和管理制度,在城市群内,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三是决策机制方面,构建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降低决策风险,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竞争力。现代社会的公共风险需要政府及时、有效、低成本地化解,对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提出了挑战。政府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并致力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推行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种所有制市场结构。但是,仍然有部分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部门产权结构单一,进入门槛高,民间资本进入空间窄。除涉密行业外,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行政垄断行业,提高市场化程度,推行产权多元化改革,是实现产权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比如铁路、电信、电力等。另一方面,今后,政府应打破行业垄断,推行公共事业单位改革。政府应主要通过制定市场规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些社会事业部门,比如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也应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作为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第二、三产业。在美国,到工业化晚期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80%。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1%,低于第二产业比重。2009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3%,低于第二产业比重。我国离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尚有距离。
      (三)培育资本市场,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继续加大推进资本市场培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本市场创新。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力度,扩大三板市场试点范围,解决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是健康的金融体系。在生产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的金融市场都很难独善其身。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合作以及增强金融抗风险能力是一国金融立足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一是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和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监管体系,防止过度套利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多边外汇储备库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区域金融合作,并适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增强金融机构和体系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蟮幕指词被銮课夜鹑诨购吞逑档墓示赫?。另一方面,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四)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精细理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财政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财政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增长等职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财政应在反垄断、外部性强、基础领域、过度竞争领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当市场收入、财富和福利出现不符合社会公众认同的社会公平标准时,政府可以通过累进税和财政转移支付,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稳定。如果市场经济活动出现不稳定、不协调,政府则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调节经济,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后,政府应有退出机制及时转变职能,着力提供公共服务,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朝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方向转变。经济转好之后应逐步转向实施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而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未来财政工作的重点既要切好蛋糕,也应注重做大蛋糕,做到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合理化。
     (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要相互配合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总是在相机选择中不断调整。2006年,经济政策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2007年,妥善处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速度关系成为宏观经济调整的工作重点。2008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经历了大调整,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扩内需”。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首要任务,有效结合“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调结构作为根本出路。今后,宏观调控政策要与政策目标相互配合,避免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有效的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前提,政策目标要与政策工具相匹配。应该认识到各种政策工具配合是达到政策效果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