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简析金融?;尘跋碌鹿纳绫L逑?/h2>
2008年以来,受欧美金融?;跋?,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占全球经济总量60%以上的欧美发达国家进入了一轮大衰退。就连有“钢筋水泥体制”之称的德国也遭遇了罕见的“寒流”侵袭,金融?;丫现匚<暗鹿堤寰媒跋煺龅鹿缁?。为应对金融危机,德国政府于2008年10月13日通过了金额最高可达5000亿欧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008年11月5日通过的名为“以促进增长保障就业”的经济振兴方案,包括15点措施,旨在防止金融?;允堤寰迷斐筛现氐耐?。2009年2月13日,德议院下院批准政府500亿欧元的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措施包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刺激方案等,核心在于促进增长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安定,增强民众消费信心。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增加了个人消费和政府开支,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实现了正增长。据统计,德国第二季度个人消费环比增加0.7%,其中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给德国汽车市场带来繁荣。在德国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下,政府开支环比增加0.4%。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德国为应对?;?、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民信心而出台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方针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德国社保体系建立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介绍?;?,德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完善社保体系的措施。
一、德国社保体系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1881-1883年),其建立社保体系的背景是当时欧美陷入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衰退(1873-1896年),这也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关键时期。1878-1879年和1882-1883年爆发的两次严重危机使欧洲深陷其中。当时德国宰相俾斯麦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困境,恢复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和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法国争夺海外市场,以赶超当时深陷?;钛现氐挠⒐?,大力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保制度的建立,为德国走出1873-1896年长期经济衰退创造了条件,同时,它还为德国在一战之后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奠定了重要社会基础。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的经济?;蓟嵬贫绫L逑档慕徊酵晟?,也可以说社保体系的完善为对抗经济?;鹆艘坏捞烊坏钠琳稀5鹿敌械纳缁岜U咸逑?,是由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以普通税收收入为来源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构成,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救济、住宅补助、子女补助和教育补助等,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项目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又分为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法定保险的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自愿保险的保费完全由投保人个人承担。
二、危机之后的社保体系的完善
尽管德国的社保体系已相当完善,但这次为应对金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措施。
1、医保新举措:强化政府主导,完善医保法律
当今德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这充分综合了政府和市场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势,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力量构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框架,而市场作用被严格限定在特定区域。
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是由法定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两大系统构成的。医保覆盖率非常之高,近100%。同时德国医疗保险种类的范围很广,从疾病的预防到死亡抚恤都可以索赔,基本囊括了公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公民在参保后,可以获得一张医疗卡,凭卡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直接与保险公司结账,而不需要病人再自行垫付任何费用。
德国医保的核心是团结互助、社会共济、全民受益,目的就是通过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为应对此次金融?;鹿ü档头ǘㄒ搅票O战煞?,继续加大医保的覆盖率和加强医保的力度。2009年,联邦预算将向法定医疗保险基金注资39亿欧元,2010年将再次注资80亿欧元。法定医疗保险基金缴费率从15.5%下调到14.9%。同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医疗保险机构必须向被保险人提供家庭医生模式,以保障公民就医的最大权益。
德国近年来一直注重医保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人性化、完整化,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医保的实施,更大程度地发挥医保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09年6月19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减轻公民负担法》(Bürgerentlastungsgesetz),根据这项法案,就业人口从明年起每年可获得税收减免近100亿欧元,用于医疗和护理的保险费用将比过去获得更多的抵税效用。
2、养老金制度的调整:优化保险体系,完善养老保障
可以说从1889年建立“社会保险”最早框架的德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一直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制度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法律制度明确、执行力度强、政府主导意向明确、受益者覆盖面广、养老金额度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德国私营企业雇员都有义务投保法定公共养老金保险。自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任何特殊行业和职业保险计划的自由职业者,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保险项目。自2002年起的年保险费率为薪资的19.1%,由雇主和雇员各自承担50%,但雇主和雇员缴费不到总保险额的75%,其余则是由政府补贴填补。公务人员有更优越的一套保险供给体系,全部由政府支持。德国一位拿平均工资的普通全职工人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是工资的70%,远远高于美国退休人员40%的比例。
尽管德国养老金制度如此优越,但是自2009年7月1日起,为应对金融?;?,根据新的政策规定,德国大约有20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将会增加。此次养老金的增长幅度创下10年来之最:东德养老金增长幅度为3.38%,西德为2.41%。
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退休金保障条款:即使日后发生工资降低的情况,退休金也不允许降低。德国劳工部长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认为,虽然降低工资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一决定却是一个安全保障系数。
近年来德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数据,德国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当高,只比在职雇员低4% ,但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却有连年降低的趋势,因此政府大幅提高退休金,以刺激2000万退休人员,也就是占德国总人口近1/4人口的消费,这对德国经济的确是一剂良药。
近几年,德国医保和养老金保障的金额支出已经占到德国年GDP的33.3%以上,这是社会保障中国际社会非常看重的两项指标。尽管经济不景气,但是德国政府仍然不遗余力地加强国家社保体系,一方面,更好的社会保障可以提升国家的安定系数,提高公民的信心指数;另一方面,因为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公民才能扩大消费意愿。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为公民扩大消费创造良好条件。
除以上重要的两项改革以外,德国政府也出台了其他的保障措施。
3、就业保障新政策:重视技能培训,扶持中小企业
欧盟统计局于9月2号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失业率由6月的9.4%攀升至9.5%,是1999年6月以来最高,但是据德国联邦劳工局同一天的报告称,经政策调整后,8月失业人数减少1千人,为346万人,失业率不变,还是8.3%,而按相关的分析人士预计是将增加3万人的,甚至在某些行业出现了临时工作岗位紧俏的局面。德国自去年11月以来失业率连续上升,随着一系列正面政策的出台,一直让德国政府最头疼的失业率问题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具体的一些措施如下:
(1)实施确保短期、短时就业的措施。2009年5月20日,德联邦政府批准将企业短工制补贴的实施期限从18个月延长至24个月,以鼓励企业减少裁员,并在经济?;崾缶】旎指瓷?,从而避免失业人数激增。德国法律规定,企业因经济环境原因可实行短工制。国家对短时工因缩短工时而减少的净工资提供最高至67%的补贴。德政府同时决定,实施短工制超过6个月的企业可被全额免除雇主对短时工的社保义务。2009-2010年,联邦劳动局将补偿企业为短期就业职工所支付社会保障费用的50%。
(2)加强员工技能培训。2009-2010年,联邦预算将追加投入12亿欧元,用于基本保障求职者技能培训的资金需求。例如通过员工参加培训来取代裁员或解雇等。
(3)进一步促进就业的配套措施的实施,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为在德国占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提供150亿欧元融资贷款,以两年内增加负债120亿欧元的代价,定向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扶持中小企业,以及投资支持手工业、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节能、环保创新等,从而确保至少100万人拥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德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一直在世界上居于前列,这种教育的特点就是务实和创新,每年为社会上输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涵盖各个行业和领域。即使在经济?;南尘跋?,德国政府仍然向教育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确保人才的供应。德国为应对金融?;鎏ǖ摹肮腋呖萍挤⒄拐铰浴笔钦狭丝蒲姓?、创新政策、人才培养直至市场的一体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科研成果与实际的结合,既包含了生命科学、环境治理等17个专业领域的“创新战略”和“行动规划”,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和“对人才的投入”。比如,为扩大在校大学生的名额,对大学和培训机构的完善等投入经费。为此,联邦政府要在2009年之前拿出近150亿欧元作为投资,到2010年,国家和经济界在这方面的投入每年要占到GDP的3%。
在第二轮拯救经济计划已经出台、第三套刺激方案即将出台期间,德国政府增加就业的措施和信心也日趋明朗,一些经济咨询机构调查认为,相关刺激就业的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积极的效果,而且德国企业和劳动市场对增加临时工作岗位尤其积极,如餐饮招待、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商品推销、基建工程、金融和税务管理等,已经成为临时就业领域需求最旺盛的行业。对于就业前景,业内人士也表示相当的乐观。
4、降低所得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就业水平
(1)2009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基本免税额提高170欧元,达到7834欧元;将每一级次的纳税所得额向右平移400欧元,以放缓税率的累进度;将起始税率由15%下调到14%。从2009年7月1日起,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将所得税和工资税削减180亿欧元,用来减轻企业与就业人员负担,鼓励企业保留现有员工,并且特别希望企业更多地创造临时工作岗位,以便确保全国整体就业水平的稳定。
(2)2010年起,将基本免税额继续提高到8004欧元,每一级次的纳税所得额再向右平移330欧元;此外还将提高儿童补贴发放水平与抚养子女免税额等。
5、增加家庭和儿童福利:面向低端人群,增进社会和谐
2009年7月1日起,领取社会救济长期失业人员家庭中的6-13岁子女的一次性补贴将在100欧元的基础上提高70%,也就是每个月可以多拿到约70欧元。
三、几点想法
德国应对金融?;男戮俅?,特别是社保方面的新举措,给我们许多启发:
第一,德国在金融?;⒑蠼械囊幌盗械纳绫U叩母母镉肓瞎颖臼兰统蹩记康鳌吧缁岱⒄埂焙汀耙匀宋尽笔歉叨纫恢碌?,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大环境的稳定必将提振公民对未来的信心,提升消费意愿,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刺激方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中德两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此次应对金融危机很多具体政策和其实施手段也有很多的不同,但其大胆又不失稳健的社保措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在经济?;姆浅J逼冢榷ā叭诵摹北任榷ň酶又匾?。所以德国近期出台的医保、养老金、就业保障、降所得税、增加儿童福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是为了老百姓有一颗“定心丸”,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重大举措。如对领取社会救济长期失业人员家庭中的6—13岁子女的一次性补贴却在100欧元的基础上提高了70%,这种“慷慨”的“锦上添花”,无疑是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府的职能如何与市场的作用相配合,使短中期与长期的发展目标科学有效地协调起来,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将目前我国为应对金融?;鎏ǖ囊幌盗谢菁坝诿?、稳定经济的政策方针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更好地着力当前、着眼长远。
最后,德国的社保新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考虑政策的整体效果,又特别关注细节的实施。特别是如何有效地把政府的主导、市场的作用、法律的保障结合起来,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德国为应对?;?、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民信心而出台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方针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德国社保体系建立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介绍?;?,德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完善社保体系的措施。
一、德国社保体系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1881-1883年),其建立社保体系的背景是当时欧美陷入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衰退(1873-1896年),这也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关键时期。1878-1879年和1882-1883年爆发的两次严重危机使欧洲深陷其中。当时德国宰相俾斯麦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困境,恢复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和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法国争夺海外市场,以赶超当时深陷?;钛现氐挠⒐?,大力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保制度的建立,为德国走出1873-1896年长期经济衰退创造了条件,同时,它还为德国在一战之后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奠定了重要社会基础。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的经济?;蓟嵬贫绫L逑档慕徊酵晟?,也可以说社保体系的完善为对抗经济?;鹆艘坏捞烊坏钠琳稀5鹿敌械纳缁岜U咸逑?,是由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以普通税收收入为来源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构成,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救济、住宅补助、子女补助和教育补助等,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项目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又分为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法定保险的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自愿保险的保费完全由投保人个人承担。
二、危机之后的社保体系的完善
尽管德国的社保体系已相当完善,但这次为应对金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措施。
1、医保新举措:强化政府主导,完善医保法律
当今德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这充分综合了政府和市场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势,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的力量构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框架,而市场作用被严格限定在特定区域。
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是由法定医疗保险与私人医疗保险两大系统构成的。医保覆盖率非常之高,近100%。同时德国医疗保险种类的范围很广,从疾病的预防到死亡抚恤都可以索赔,基本囊括了公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公民在参保后,可以获得一张医疗卡,凭卡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直接与保险公司结账,而不需要病人再自行垫付任何费用。
德国医保的核心是团结互助、社会共济、全民受益,目的就是通过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为应对此次金融?;鹿ü档头ǘㄒ搅票O战煞?,继续加大医保的覆盖率和加强医保的力度。2009年,联邦预算将向法定医疗保险基金注资39亿欧元,2010年将再次注资80亿欧元。法定医疗保险基金缴费率从15.5%下调到14.9%。同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医疗保险机构必须向被保险人提供家庭医生模式,以保障公民就医的最大权益。
德国近年来一直注重医保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人性化、完整化,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医保的实施,更大程度地发挥医保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09年6月19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减轻公民负担法》(Bürgerentlastungsgesetz),根据这项法案,就业人口从明年起每年可获得税收减免近100亿欧元,用于医疗和护理的保险费用将比过去获得更多的抵税效用。
2、养老金制度的调整:优化保险体系,完善养老保障
可以说从1889年建立“社会保险”最早框架的德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一直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制度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法律制度明确、执行力度强、政府主导意向明确、受益者覆盖面广、养老金额度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德国私营企业雇员都有义务投保法定公共养老金保险。自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任何特殊行业和职业保险计划的自由职业者,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保险项目。自2002年起的年保险费率为薪资的19.1%,由雇主和雇员各自承担50%,但雇主和雇员缴费不到总保险额的75%,其余则是由政府补贴填补。公务人员有更优越的一套保险供给体系,全部由政府支持。德国一位拿平均工资的普通全职工人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是工资的70%,远远高于美国退休人员40%的比例。
尽管德国养老金制度如此优越,但是自2009年7月1日起,为应对金融?;?,根据新的政策规定,德国大约有20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将会增加。此次养老金的增长幅度创下10年来之最:东德养老金增长幅度为3.38%,西德为2.41%。
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退休金保障条款:即使日后发生工资降低的情况,退休金也不允许降低。德国劳工部长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认为,虽然降低工资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一决定却是一个安全保障系数。
近年来德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数据,德国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当高,只比在职雇员低4% ,但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却有连年降低的趋势,因此政府大幅提高退休金,以刺激2000万退休人员,也就是占德国总人口近1/4人口的消费,这对德国经济的确是一剂良药。
近几年,德国医保和养老金保障的金额支出已经占到德国年GDP的33.3%以上,这是社会保障中国际社会非常看重的两项指标。尽管经济不景气,但是德国政府仍然不遗余力地加强国家社保体系,一方面,更好的社会保障可以提升国家的安定系数,提高公民的信心指数;另一方面,因为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公民才能扩大消费意愿。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为公民扩大消费创造良好条件。
除以上重要的两项改革以外,德国政府也出台了其他的保障措施。
3、就业保障新政策:重视技能培训,扶持中小企业
欧盟统计局于9月2号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失业率由6月的9.4%攀升至9.5%,是1999年6月以来最高,但是据德国联邦劳工局同一天的报告称,经政策调整后,8月失业人数减少1千人,为346万人,失业率不变,还是8.3%,而按相关的分析人士预计是将增加3万人的,甚至在某些行业出现了临时工作岗位紧俏的局面。德国自去年11月以来失业率连续上升,随着一系列正面政策的出台,一直让德国政府最头疼的失业率问题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具体的一些措施如下:
(1)实施确保短期、短时就业的措施。2009年5月20日,德联邦政府批准将企业短工制补贴的实施期限从18个月延长至24个月,以鼓励企业减少裁员,并在经济?;崾缶】旎指瓷?,从而避免失业人数激增。德国法律规定,企业因经济环境原因可实行短工制。国家对短时工因缩短工时而减少的净工资提供最高至67%的补贴。德政府同时决定,实施短工制超过6个月的企业可被全额免除雇主对短时工的社保义务。2009-2010年,联邦劳动局将补偿企业为短期就业职工所支付社会保障费用的50%。
(2)加强员工技能培训。2009-2010年,联邦预算将追加投入12亿欧元,用于基本保障求职者技能培训的资金需求。例如通过员工参加培训来取代裁员或解雇等。
(3)进一步促进就业的配套措施的实施,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为在德国占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提供150亿欧元融资贷款,以两年内增加负债120亿欧元的代价,定向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扶持中小企业,以及投资支持手工业、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节能、环保创新等,从而确保至少100万人拥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德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一直在世界上居于前列,这种教育的特点就是务实和创新,每年为社会上输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涵盖各个行业和领域。即使在经济?;南尘跋?,德国政府仍然向教育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确保人才的供应。德国为应对金融?;鎏ǖ摹肮腋呖萍挤⒄拐铰浴笔钦狭丝蒲姓?、创新政策、人才培养直至市场的一体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科研成果与实际的结合,既包含了生命科学、环境治理等17个专业领域的“创新战略”和“行动规划”,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和“对人才的投入”。比如,为扩大在校大学生的名额,对大学和培训机构的完善等投入经费。为此,联邦政府要在2009年之前拿出近150亿欧元作为投资,到2010年,国家和经济界在这方面的投入每年要占到GDP的3%。
在第二轮拯救经济计划已经出台、第三套刺激方案即将出台期间,德国政府增加就业的措施和信心也日趋明朗,一些经济咨询机构调查认为,相关刺激就业的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积极的效果,而且德国企业和劳动市场对增加临时工作岗位尤其积极,如餐饮招待、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商品推销、基建工程、金融和税务管理等,已经成为临时就业领域需求最旺盛的行业。对于就业前景,业内人士也表示相当的乐观。
4、降低所得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就业水平
(1)2009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基本免税额提高170欧元,达到7834欧元;将每一级次的纳税所得额向右平移400欧元,以放缓税率的累进度;将起始税率由15%下调到14%。从2009年7月1日起,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将所得税和工资税削减180亿欧元,用来减轻企业与就业人员负担,鼓励企业保留现有员工,并且特别希望企业更多地创造临时工作岗位,以便确保全国整体就业水平的稳定。
(2)2010年起,将基本免税额继续提高到8004欧元,每一级次的纳税所得额再向右平移330欧元;此外还将提高儿童补贴发放水平与抚养子女免税额等。
5、增加家庭和儿童福利:面向低端人群,增进社会和谐
2009年7月1日起,领取社会救济长期失业人员家庭中的6-13岁子女的一次性补贴将在100欧元的基础上提高70%,也就是每个月可以多拿到约70欧元。
三、几点想法
德国应对金融?;男戮俅?,特别是社保方面的新举措,给我们许多启发:
第一,德国在金融?;⒑蠼械囊幌盗械纳绫U叩母母镉肓瞎颖臼兰统蹩记康鳌吧缁岱⒄埂焙汀耙匀宋尽笔歉叨纫恢碌?,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大环境的稳定必将提振公民对未来的信心,提升消费意愿,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刺激方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中德两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此次应对金融危机很多具体政策和其实施手段也有很多的不同,但其大胆又不失稳健的社保措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在经济?;姆浅J逼冢榷ā叭诵摹北任榷ň酶又匾?。所以德国近期出台的医保、养老金、就业保障、降所得税、增加儿童福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是为了老百姓有一颗“定心丸”,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重大举措。如对领取社会救济长期失业人员家庭中的6—13岁子女的一次性补贴却在100欧元的基础上提高了70%,这种“慷慨”的“锦上添花”,无疑是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府的职能如何与市场的作用相配合,使短中期与长期的发展目标科学有效地协调起来,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将目前我国为应对金融?;鎏ǖ囊幌盗谢菁坝诿?、稳定经济的政策方针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更好地着力当前、着眼长远。
最后,德国的社保新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考虑政策的整体效果,又特别关注细节的实施。特别是如何有效地把政府的主导、市场的作用、法律的保障结合起来,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