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从新加坡峰会看APEC发展动向
一、APEC作为泛亚太地区多边对话论坛的地位不会改变
1、新加坡峰会取得的多项共识表明APEC仍具有一定活力
APEC举行包括经济领导人非正式峰会、部长级会议、CEO峰会等一系列会议。此次峰会主要议题是“促进持续增长、密切区域联系”,内容包括:继续应对国际金融?;贫澜缇贸中此?;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全面、均衡的协议;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亚太经合组织自身机制,进一步提升该组织影响力;应对气候变化,粮食、能源、医疗卫生等非传统安全等问题。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避免过早退出,保持对经济的刺激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长期发展;反对贸易?;ぃ忧棵骋鬃杂苫?;确保本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
2、亚太地区的复杂性需要一个多边对话平台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具活力的地区,各个经济体间的发展不平衡,包括了美、日、中世界三大经济体,他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认同、发展程度均不相同。在可能预见的阶段内,很难有另外一种地区机制能像APEC这样将其吸纳并展开多边对话。
作为泛亚太地区一个广泛的非正式交流的平台,APEC发挥着其它机制无法替代的作用。虽然其工作机制难以达成实质性共识和集体行动,但是APEC为亚太地区多个经济体提供了共同的沟通磋商平台,并以其独有的务虚亦务实特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1997年,APEC通过信息技术协定(ITA),并广泛适用于世贸组织。此次新加坡峰会上,APEC成员明确表示,将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在协调退出时机、加快自贸区建设、鼓励多边贸易机制、反对地区?;さ确矫嫘纬晒彩?。
3、APEC可以实现多种机制的共容共存
亚太地区作为新世界全球经济的领跑者,已经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重心。在该地区,多种区域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北美自贸区、东盟、10+3都有着各自适用范围和定位。APEC的未来作用将是在跨区域合作的平台上,开展经济合作的对话和交流,促进亚太区域多机制、多层次框架合作。这些地区机制的彼此合作,结合APEC推动的自贸区建设将共同构成未来亚太地区架构的基础。
4、APEC缺乏迈入实体化的可能性
在APEC现行的框架和运行机制下建立实体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可能性不大。一是机制问题。APEC合作方式以“对话”而非“谈判”、“自愿”而非“约束”为基础,任何协议的通过都不具备强制约束性,变通性较强,难于形成普遍适用和共同遵守的经济准则。二是APEC成员情况复杂,发展程度迥异,缺乏政治、经济及社会价值认同的一致性。各成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APEC内部强调重点不同,利益分歧严重,难以形成重大共识与集体行动。三是亚太地区其它区域合作机制,如东盟、10+3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对APEC实体化的内在需要。
鉴于上述原因,APEC不大可能迈入实体化进程,从而也进一步确立并巩固了其作为多边论坛的对话窗口性质。
二、APEC将成为美日重返亚洲的重要平台
1、日本新政府将以APEC作为重新融入亚洲的重要舞台
(1)日本新政府奠定重返亚洲的基调
2009年,日本鸠山新政府执政后,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国家目标,并将其作为民主党亚洲政策的核心大力推介,从而奠定了日本重返亚洲、融入亚洲的基调。日本认为,美国单极独霸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崛起不可避免,新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如何有效发挥美国军事?;ぷ饔靡云胶馑降摹爸泄峦病?,同时约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并实现对中国庞大经济活动的秩序化,进而维护本国政治经济利益成为日本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日本提出制定经济合作与安全保障规则、推动亚洲共同货币、消除各国过激的民族主义、建立东亚地区永久性安全保障框架等措施。
(2)APEC有可能成为日本推行亚洲政策的重要舞台
此次APEC 会议上,日本主张制定“区域中长期发展战略,将经济增长与环境?;ざ弦弧?。其主要目标一是配合民主党亚洲政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二是设定“环保产品绿标签”,要求各国放松管制,让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环保产品”、“环保企业”进入市场,建立亚太市场的“日本标准”,抢占先机,巩固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经济领先地位。
(3)日本将不失时机地推销其“东亚共同体”概念
日本首相鸠山参加此次APEC峰会前声称要改造APEC,而2010年的峰会将在日本举行,也适时为其提供了一展抱负的机会。目前,日本已经确定了明年峰会主题,即“改变与行动”,针对的就是今年新加坡峰会所提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两个重点。其中的“行动”即指制定长期经济策略,提倡更加开放、自由的区域贸易关系;而“改变”很可能与鸠山此前发言相呼应,辅以“东亚共同体”的内核理念,在维护日本亚洲地位的同时,借助区域力量,争取对美国的独立,推动“国家正?;痹硕?BR> 2、美国借助APEC加快重返亚洲进程
全球金融?;⒑?,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赤字上升,恢复乏力,而东亚地区仍保持了正增长,世行不断调高该地区增长预期,将2009年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3%上调至6.7%。东亚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引领者。美国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及安全需要,加快了重返亚洲的步伐。借机APEC峰会,美总统奥巴马先后出访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并出席了首届东盟-美国峰会,充分表现出对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的兴趣。在APEC峰会上,美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表示先要与新、澳、新(西兰)、文莱、智利、秘鲁和越南推进自由贸易协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范围更广的自由贸易区??杉?,APEC已经成为美国加快重返亚洲进程的重要平台,不但通过保持与加、澳、日、新、韩等国家的关系,强化发达国家阵营,同时还首次开辟与东盟的高峰通道,并着手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亚太自贸区,进一步提升在该机制内部的影响力,维护其在亚太地区持续而深远的利益体系。
三、APEC会继续突出经济色彩,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1、APEC会继续突出经济色彩
APEC自成立20年来,不断扩大议题范围,从最初的经济领域扩展至人类安全、气候变化等方面。此次新加坡峰会虽然提及气候、医疗卫生等议题,但经济色彩仍最为浓厚。各成员在保持经济刺激政策、推动多边贸易、反对贸易?;?、调整经济结构及增长模式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对今后一段时期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亦可能构建新的地区经济格局。
2、区域经济一体化观念被普遍接受,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
新加坡宣言指出,区域经济体需要强有力的模式继续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模式必须满足区域内贸易需求,适应区域内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新趋势。区域内各经济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稳步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争取在2010年底达成阶段性目标。同时,APEC将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于2010年结束,取得相关成果,将交易成本减少5%,并在美、新、澳、韩、日、加6个成员国间率先实现国际贸易自我认证制度,企业只需获得对方认证,就可以向对方出口货物和服务。APEC将努力于2015年前使APEC地区商业运营五大关键领域便利化水平提高25%。
四、中国对策
1、充分认识APEC的独特作用,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
APEC是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进行多边接触的重要平台,它的跨区域性、多边性及广泛性为中国提供了面向整个亚太的对话窗口。无论是在近期应对金融?;牖指淳迷龀?、反对贸易与投资?;ぶ饕?,还是在中远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APEC都将令中国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2008年,中国与APEC其他经济体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64%,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有八个是APEC经济体,同时,APEC经济体也是中国双向投资的重要伙伴。
2、积极参与区域内多机制建设
在东亚区域,中国应当继续参与并推进以10+3为主要载体的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建设进程,同时发挥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将APEC的长远目标与次区域的现实目标相结合,推动区域整合。
3、继续开展与新兴经济国家的合作,拓展共同利益面
APEC成员间政治体制迥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美、日、加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东盟,人均GDP差额最高达60倍。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国家代表,应结合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与其他新兴经济国家的合作,将低水平、低劳动力成本的外向经济型竞争转变为中高层次的技术合作,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拓展共同利益面。
4、认真研究日本亚洲政策核心,推动中日互信
从新加坡峰会来看,日本非常重视借助APEC等多边合作框架实现其亚洲政策。其亚洲政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中国的态度和中日关系。中日政治安全互信是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的必然要求。美国独霸局面的结束和中国的崛起给日本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同时,日本新政府摆脱美国控制,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意愿非常强烈。这两个因素成为建立中日互信、构筑东亚安全基石的外部力量。另一方面,中日友好作为两国间的主基调,与中日经济交融的现实一起形成推动中日互信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研究日本新政府的亚洲政策,全面分析并把握其国家战略核心,引领中日关系向互信、互利、互惠的方向不断前进,必将有利于东亚政治安全稳定和经济一体化,必将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安全、发展与稳定,并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机遇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