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_栖凤阁茶楼下载app_老九品茶楼凤楼论坛官网_全国同城凤凰楼茶楼地址

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对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路径的思考

      2010年2月3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中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我们认为,探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路径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一段时期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不仅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同时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动力和重要路径之一。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正处于高能耗的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在保障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逐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践可持续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对中国应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做了初步的思考,并对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可借鉴之处进行了简要介绍。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性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按照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论述,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造成碳排放增加所引起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将有可能对人类生存带来更大的威胁。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正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
      “低碳”是针对于当前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体系所导致的高的碳排放而提出的。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提倡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来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其目的在于寻求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与统一。
      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以来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随时间演变呈倒U型曲线变化。其拐点即意味着经济结构由能源强度较高的产业向能源强度较低的产业转变,产品结构从一般附加值向更高附加值转变,由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性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是低碳道路的主要倡导者。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长期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本上相一致,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作为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发达国家基本已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已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化后期。发达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原因是应对气候变化,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通过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以及能源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由此提高国际竞争力以稳定其优势地位。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整体工业化进程处在中期阶段。今后的一二十年是我国步入后工业化及完成城市化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一定量的碳排放空间和能源强度空间。
      根据一般规律,工业体系都要经历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及后工业化阶段。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重化工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更多地意味着在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工业化任务完成、城市化进程较快发展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应结合本国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国情,减排目标就应相应放在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上。
      二、一些发达国家的政策措施
      (一)开征相关税种以降低碳排放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之一,并于2001年在全球率先开征“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税是针对非民用部门,即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而征收的能源使用费,征收的对象是为这些部门提供能源产品的供应商。供应商将气候变化税加在产品价格中,最终气候变化税由消耗能源的企业消费者来承担。
      美国联邦和州两级政府都开征了不同程度的“环境?;に啊保咛謇此蛋ㄈ?,其一是包括汽油、柴油在内的燃料税;其二是包括煤炭税、资源开采税在内的能源税;其三是包括垃圾税在内的、针对城市环境和生活污染行为进行的课税。
      意大利也从1992年开始征收“环境?;に啊?,于近几年开征了新的相关环境税种,并完善了能源消费税。目前实施的税种包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税、天然气消费税、 地方垃圾填埋税、天然气消费税、矿物油消费税、液化石油气消费税以及电力消费水。
      芬兰、瑞典以及荷兰等国家已开始征收“碳税”。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具体来说,就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
      (二)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金融体系
      英国于2001年成立了碳信托有限公司(又称节碳基金,Carbon Trust)。公司利用所收取资金来投资开发低碳技术、寻求低碳技术商业机会并向公共部门提供专家咨询、资助和认证服务,由此来促进研究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协助企业完成减排目标及激发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并最终使英国迈向低碳经济。据统计,该公司成立以来,已帮助众多英国公司累计减排1700万吨,节省能源支出超过10亿英镑。
      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及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奥躺な椤笔侵腹业缤芾砭窒蚶每稍偕茉聪蚬业缤渌偷缌Φ钠笠蛋浞⒌闹な椴⒖稍谑谐∩辖薪灰?。通过绿色证书机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得到了市场化的资金补偿,这种形式不仅活跃了资本市场,也为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建立了融资渠道,同时也减轻了财政补贴形式所带来财政负担。
     (三)设立与气候变化相关税种相配套的优惠政策
      英国在开征“气候变化税”的同时规定,若企业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达成与政府签订的减排协议目标,则最高可获得80%的减征优惠。据统计,至目前为止,已有542个不同行业的超过5000家企业达成目标并获得此项政策优惠,并促使英国每年减少了1640万吨碳排放量。相似的是,瑞典在1996年开征包括碳税及能源税的综合税种的同时,也对自愿签订减排协议的高耗能企业实施了优惠税率。
      为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法国对环保型设备实行了加速折旧以降低企业税负的政策,对环保型小汽车的购买者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对废旧及可回收物资的销售和进口实施增值税优惠及减免。此外,美国还对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投资实施税收减免,而意大利同样也对高效率工业电机和家用电器实施了税收减免。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比重过高、出口产业中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产品比重过高是造成高碳排放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报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10.6%、46.8%和42.6%。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其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我国应通过严格行业排放标准、提高行业监管力度以及完善行政法规来控制排放、淘汰落后的产能、限制高耗能产业项目的上马。?;?,一些产能过剩部门应加速调整力度。同时,应继续通过税收及信贷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更新生产技术、引进并研发高能效的生产设备。
      其二,严格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应引导企业通过向产品研发设计及销售、物流的双向延伸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其三,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行业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ぴ谀诘墓卜裥幸?。服务行业耗能少、投入产出率高、发展潜力大,其中生产性服务行业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解决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压力的重要出口,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经济增长力;而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
      (二)改善能源结构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以清洁化和多样化为方向改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
      对作为基本生产要素和百姓生活必需品的能源采取一定程度的价格管制是合理的,但也由此造成了能源价格较低,特别是传统石化能源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也就助长了石化能源的高消费及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应逐步发挥市场在定价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以使其生产成本得以充分的体现,结合针对特殊群体和特殊行业的有效补贴及价格优惠政策,促进传统石化能源的节约使用。
      此外,目前我国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清洁能源生产力,其中太阳能电池生产力和风电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一方面产业发展面临规模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却面临产业核心技术及零部件依赖进口且其生产成本较高、与传统能源相比缺乏市场价格竞争优势的问题。因此,政府应针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性能特点和地域分布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相关产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为发展方向,并尽快完善智能电网建设。
      (三)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既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机遇,同时也给其能源消费带来压力,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挑战。城市化过程中对住房、交通、医疗、绿化等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据统计,城市人均能源消费量为农村地区的3.9倍。因此,如何合理处理城市化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设以低碳发展为理念的“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快速实现现代化与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其一,城市及用能规划。城市规划直接决定了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布局、功能、规模、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资源利用、交通方式等,而这些都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应构建多中心、紧凑、网络化的城市布局,将居住、就业、购物、娱乐有机结合,并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减少能源使用量和使用效率。
      其二,公共交通和绿色建筑。城市交通结构变化与城市碳排放量有着紧密联系,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大运量的快速交通系统来优化交通结构,减少出行里程和私人汽车的使用可有效地减低由交通能源需求所造成的碳排放的增加。建筑为城市用能的主要载体,应通过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城镇居民供暖节能改造、规?;乒憬谀芙ㄖ牧稀沧案咝躺茉床返仁侄?,促进城市用能方式的改变。
      (四)建立健全低碳技术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技术水平还较落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增强。建立完善节能和提高能效、清洁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传统能源清洁利用、碳金融等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对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因此,一方面,要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不断促进生产和消费各个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国际低碳技术转让。应进一步通过谈判来推动发达国家增强相关立法、制定激励措施来提高私营部门技术转让的积极性;应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转让机制的制定,并通过提高企业自身能力以使其能够参与国际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