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_栖凤阁茶楼下载app_老九品茶楼凤楼论坛官网_全国同城凤凰楼茶楼地址

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丰田召回事件和几点启示

从2009年百年老店通用汽车公司宣告破产,到2010年汽车业航母丰田公司遭遇召回滑铁卢,汽车制造业可谓波澜迭起。如何解读丰田汽车制造的发展现状,如何看待由此可能引发的汽车产业调整以及对“日本制造”和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现简要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丰田召回事件
         自2009年11月26日起,丰田“召回门”事件在全球愈演愈烈,至2010年2月20日短短4个月间,其全球召回车辆逾800万辆,超过丰田2009年781万辆的全球销售总量。
         2009年11月26日至2010年1月27日,丰田因“脚垫门” 召回缺陷车辆累计达535万辆。1月21日,丰田因“踏板门” 召回美国市场8款问题车,约230万辆。28日,天津一汽丰田对7,5552辆卡罗拉实行召回?!疤ぐ迕拧笔录酱贾林泄?月9日,丰田因“刹车门” 宣布召回4款总计43.6万辆的混合动力车。17日,丰田又遭“跑偏门”,由于消费者投诉卡罗拉转向系统有问题,丰田公司可能需要再次增加召回车型。
         2月18日,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宣布,针对美国车主150起关于卡罗拉在速度较高时出现“跑偏”而开出原定车道问题的投诉,将对2009年和2010年的50万辆卡罗拉展开调查。
 目前,美国消费者索赔金额估计达36亿美元。这些诉讼有针对汽车贬值,也有针对人身和财产伤害。同时,美国声称因缺陷导致的死亡数截至2月20日又增加3人到37人,涉及29起事故。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也于2月25日到美国国会听证,表示道歉。
         二、丰田召回事件原因分析
        (一)“精益生产”压缩成本也压缩了质量
        精益化生产是指通过消除隐藏在企业里浪费现象来降低成本。 随着对压缩成本的需求日益增强,精益化生产理念也被丰田进一步发挥和运用。2001年,丰田推出了“21世纪成本竞争力建造计划”,目标是从设计、生产、采购和固定费用四方面大规模压缩成本。到2006年,该计划成功使供应商将180个主要零部件价格降低30%,为丰田节约了约100亿美元。2006年,丰田汽车公司又正式公布了“价值创新计划”旨在将多个零部件组合成一个标准组件模型,使零部件数目减少一半,以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节约生产成本近27亿美元。
        这两项计划在为丰田节约成本方面功不可没,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召回车次的增多。2006年,丰田在日本市场上召回的问题车辆涉及10款车型,绝大多数是2001年推出“21世纪成本竞争力建造计划”后生产的,累计达110万辆,是2002年丰田在全球召回总数的两倍多。2009年12月,美国联邦监管部门对丰田花冠、卡罗拉等轿车的电子控制元件出现中途熄火现象展开调查,而该元件正是丰田在“价值创新计划”中的重点改进项目。
       (二)“零部件通用化”操作使风险增大
        与通用、福特等强调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淘汰不同,丰田主张建立长期的供应商伙伴关系,并在不同车型上采用同一零部件供应商。这一管理体系始于上世纪70年代,希望能够使供应商建立责任感,与丰田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时间。但随着丰田对供应商成本压力的增加和海外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合作模式开始破裂,大量的海外供应商被引进。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零部件通用化”的效果与理想状况相去甚远。
        首先,这种封闭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增加了由于相互依赖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由于没有开放式竞争,零部件企业易故步自封。同时供应体系利润下降妨碍采购过程的最优化,易导致配件质量降低。
        其次,不同车型采用相同零部件埋有巨大隐患。这虽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争分夺秒抢占市场,但此前的开发和试验却也在压缩成本和争取时间的前提下被简化甚至省略。因此,只要设计或品质管理出现一丝纰漏,其波及范围和影响规模将更大更广。
       (三)高速扩张战略失误,“丰田神话”破灭
        成功摘取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的桂冠后,过长的生产战线正使丰田滑入困境。曾经赖以成功的扩张策略也正是使丰田陷入?;耐剖?。
        1. 迅速扩张改变产业结构,传统品质管理鞭长莫及
        过去十年,丰田迅速扩大规模,海外生产的车辆由2000年的175万辆猛增至最高峰时的2007年430万辆。在生产规模急速扩张中,产业链拉长,产业结构改变,管理风险和成本增加。面对扩张后资源价格上涨的困局和人力成本上升的态势,丰田选择了将大量工作外包。一些海外生产基地和零部件提供商成为日本传统品质管理鞭长莫及之处,成为丰田汽车品质下降的致命伤。
        2. 高速扩张使成本居高不下,“强行瘦身”超出合理水平
        快速规模扩张推高了生产成本,新工厂的折旧费高达百亿美元,形成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意味着丰田一旦开工率不足70%,就会滑入亏损的泥潭。而丰田汽车原本就经过最优化设计,再度降低成本赚取更大利润的空间有限,因而逐渐疏忽研发投入,简化质量把关,省略实车测试,“瘦身”超出合理水平,危机爆发成为必然。
        3. 激进扩张中遗失丰田精神,品牌面临信任危机
        以“可靠性”和“品质”立本,以“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为基本理念,是丰田精神的宗旨。但在海外扩张战略中,速度被放在了首位,追求市场销售额和利润成为重点目标。2005年丰田就曾在美国召回238万辆问题车,超过丰田当年在美国的销量。一心冲“量”只会使多年苦心经营的商誉输清。
        三、丰田召回事件的影响
       (一)丰田面临大规模重整
        此次召回事件暴露出丰田在在管理模式和危机公关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历史上丰田曾以优秀的管理模式赢得了美誉。丰田“召回门”暴露出丰田在产能大幅提升后,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现有管理模式与产能规模难以匹配。具体表现为丰田海外分部与日本总部信息断层,产业链中的设计、生产、营销部门沟通不畅,对售后信息反馈处理不当,危机公关不足等方面体现出来。丰田大规模重整势在必行,包括建立信息双向沟通和反馈机制、通过任命外部独立董事优化企业智力结构、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提高风险管理应对能力等。
       (二)市场分额大幅下滑,美德品牌或借机上位
        汽车市场份额面临大幅调整。奥巴马政府可能借机扶持国内品牌上位,符合低碳理念的新能源驱动的车型拥有上位的良机;德国大众等巨子可能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他具备成本优势或质量优势的二线品牌亦有表现机会。
        由于召回风波和多款热销车辆停产,丰田一月在美销售总量下滑15.8%,从第2滑落至第3;同期,福特销量同比增长25%,跃居第二;通用增长13.6%,其中雪佛兰同比蹿升36%。大众汽车1月份汽车销量增长41%。
       (三)“日本制造”或失去世界领先地位
        丰田是日本制造崛起的重要象征;丰田也可能将是日本制造衰落的征兆。近年来,日本产品出现不少质量问题,没有达到各国消费者及日本国民所预期的高质量标准。丰田召回事件更给“日本制造”蒙上阴影。有专家称“如果丰田有问题,日本也会同样有问题”?!叭毡局圃臁痹蛉毡咀非缶考家盏摹敖橙宋幕贝扯胍皇?。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大增,愿意做技工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些专家指出,日本应该进行产业转型,由二战以来的完全依赖制造业和工业出口的经济模式转化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进入后工业时代,并专注于高端、高利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日本制造业的份额可能由具备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中国等新兴国家取代,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汽车制造业全球转移的典型特征。
        四、几点思考
       (一)品质管理应长抓不懈
       “召回门”的实质是“质量门”。严格的品质管理和领先的成本控制是丰田得以成功的利器。丰田的召回事件正是其全球化战略下产能扩张与成本控制难以协调的一次集中爆发。
        领先的品质管理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反之也可以使来之不易的成绩毁于一旦。全球化战略下的产能扩张和多元文化差异等因素不能成为放松品质管理的借口。对于制造业来说,没有质量,市场份额再高,也只能“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品质管理必须长抓不懈。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此次召回事件也为国内企业严格质量管理敲响了警钟。国内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毒奶粉死灰复燃不能不引起警惕。2月6日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正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视。
       (二)提升企业危机公关能力和行业监管能力
        汽车召回年年都有,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丰田的召回事件规模如此之大,波及范围如此之广,值得深思。丰田作为汽车巨头,用固有的傲慢对待召回,使得丰田错失了应对召回事件的最佳时机。召回的扩大化及潜在的赔付诉讼将给丰田雪上加霜。
        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啬芰?,抓住应对?;淖罴咽被?,将损失减至最低。应提高事前?;淼拿舾卸?,居安思危和亡羊补牢同样重要。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制造业大规模生产的平台化、电子化的技术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的引进都为汽车召回的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丰田的召回事件也为中国汽车产能扩张敲响了警钟,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制造部门和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挑战。制造部门应切实抓好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监管部门应适时改进行业监管制度,有效发现和防范质量风险。汽车业如此,其他制造业部门和监管部门亦应引以为鉴,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召回门”背后的美国因素
        丰田召回事件对日本产品整体是一次沉重打击,引发了业内人员的猜测,认为美国追查丰田汽车安全问题的做法其真正动力是美国政府意欲借机扶持美国汽车工业上位。但美国运输部长拉胡德称美国政府持有通用多数股份与美国交通安全监管者处理丰田汽车安全问题的做法没有关系。
     “阴谋论”不足全信,也不能排除“召回门”背后可能潜在的政治企图。美国今年将举行中期选举,国会中?;ぶ饕逵刑分?。日渐升温的美中贸易摩擦是这一说法的最佳注解。美国有可能在下一盘大棋,丰田召回事件不过是为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产业结构再平衡和产业优化升级走出的一步棋。不可否认,丰田事件客观上给包括美国汽车业在内的其他汽车巨子赢得了调整空间和战略机遇。美国借机拯救本国汽车业乃至制造业,不仅很好地转移了民众对危机应对不力的关注,缓解了国内政治压力,客观上也是缓解全球失衡的一个尝试,为扶持新能源汽车上位,谋求先发优势和超额利润创造机会。
      (四)审时度势进行产业转型
      丰田召回事件给日本制造整体一次沉重打击,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制造业产业结构布局的全球转移浪潮。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日本制造业的空心化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落还是日本制造的下滑,都表明一个产业有自身的发展周期规律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审时度势进行产业转型对任何国家和企业都是必然的选择。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如果产业结构不能适时调整,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难保现有的发展势头,制造业强国也只能是空谈。